新闻动态

辽沈之败Ⅱ(74):关于东进兵团的战术问题
发布日期:2025-07-22 07:36    点击次数:75

说起来有点可笑,所谓的东进兵团援锦作战,其实只打了四个半天,即1948年10月10日、11日,由阙汉骞指挥的第54军8师和暂编第62师,以及第62军林伟俦部的一部(这个在林伟俦的回忆录里没有详细说,但从字里行间分析,是不可能将3个师全部投入攻击作战的。无论是林伟俦本人,还是第8师的副师长兼参谋长施有仁,都提到过,和铁路线靠得最近的一个师,也就是第62军157师何宝松部,打得还是不错的,其他两个师保护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,大抵是没有怎么打硬仗的吧。当然,这仅仅是猜测,而且前两天,他们是和阙汉骞分段包干打仗的,第54军打塔山,第62军打白台山)进行攻击。另外的两个半天是10月13日、14日,大的变动就是把独立第95师顶上去打主攻,把暂编第62师换了下来,结果仍然是失败了。

关于东进兵团的战术问题,我们说五个层面,即有关阙汉骞的战术;侯镜如的战术;迂回攻击战术;罗奇的夜袭战术和独立第95师的波浪式攻击战术。

第一,阙汉骞的分区顶牛式作战战术,也就是让第8师攻塔山阵地正面,让暂编第62师攻铁路桥桥头堡阵地,让第62军攻击白台山阵地,是仓促之作,也是阙汉骞向林伟俦的妥协之作。按照阙汉骞最初的想法,8日就要开始攻击的,他担心锦州城支撑不了几天,如果锦州丢了,自己这个临时援兵的指挥官,还没有打一枪一炮,面子上是过不去的。同时,他还狂傲地认为,解放军的阵地不堪一击,随便打一下,就能过去的。因而,这两天的攻击,无论是战役准备上,还是各部队的协调作战上,甚至是指挥层面,都没有统一起来。维系阙汉骞和林伟俦的,不过是黄埔同期同学的感情罢了。可以这样说,第54军和第62军是各打各的,也没有协调空军助战,其没有进展,是预料之中的事。

第二,侯镜如的战术,仍然是顶牛式作战,不过是把部队分成了三个“箭头”,即独立第95师居中攻击塔山主阵地;第8师在右,攻击铁路桥头堡阵地;第62军在左,攻击白台山地区;第21师、暂编第62师为总预备队;第54军198师、暂编第57师负责葫芦岛港口基地安全。侯镜如为什么这样打,他自己说得很清楚,怕打进去了出不来。也就是说,如果采用一些恰当的战术,比如迂回穿插、抚背而击等,是有可能占领塔山阵地的。但接下来如何办,向前走,是极有可能被解放军包了饺子的,因为锦州那边,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,林同学以得胜之师回过手来,轻轻地打自己一下,东进兵团便会完蛋的。因而,侯镜如从一开始打的,就是一场有把握的败仗,这个“有把握”是指,既要败,又不能让老头子瞅出毛病来。所以,侯镜如很“鬼”,所有的战术问题,全部经大伙研究,而且要征得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的同意,自己从不独专。开战了,再找个“替死鬼”林伟俦当前线总指挥。侯镜如的担心,不无道理,第9兵团的廖耀湘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打进去,也就出不来了,无论是退沈阳,还是逃营口,都为时已晚了。

第三,迂回攻击战术,其实,整个援锦战役期间,有关迂回穿插战术,是提到过两次的,第一次是阙汉骞提出来的,10月10日,首次攻击失利之后,他想了一个“门儿”,说自己的第54军在塔山顶着共军,让第62军迂回钻隙穿插,直扑锦州城,实施救援,哪怕像当年羊山集救援宋瑞珂一样,过去一个连长两个兵,那也是援兵到了。可惜,林伟俦不买他的仗,根本不去执行。当然,阙汉骞此举或许是突发奇想,也正迎合了时下“快意剧”的思维模式,说不定就行呢?这里没有说不定,此计肯定行不通,要知道,在锦西到锦州间狭小的地域,林同学不仅隐蔽有他强大的总预备队,以应对危急情况,而且,塔山阵地之后,还有二线、三线的预备防线,攻锦部队之后,同样有预备部队,游弋在锦西至锦州间的独立师、地方武装,同样不是吃素的。在这张天罗地网里想迂回钻隙穿插,恐怕林伟俦想想都害怕,林同学擦枪走火,都能把他的枕头打个大窟窿的。而第二次提出迂回战术的是第54军参谋长杨中藩,和阙汉骞提出的迂回战术不一回事,他是侯镜如到了锦西之后,在作战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,他这个迂回是小迂回,即以主力一部,强攻塔山阵地,以一部精锐绕行至塔山阵地之后,抚背或侧翼而夹击之。不得不说,杨中藩的提议,还是有可行之处的,而且他们已经侦察过,塔山、白台山阵地之间,是有缝隙可钻的,白台山之西山地,也是有道路可绕行的。但最终被侯镜如提前制订好的“有把握失败”作战计划而否定了。

第四,罗奇提出的夜战,即于凌晨1时30分,趁解放军不备,猛然发起攻击,最终被妥协解决了,反对者的意见当然有,夜战不是国军的强项,不能充分发挥国军武器装备的威力,不能得到海军、空军的配合,解放军会实施强有力的反扑等等。最后妥协为拂晓前开战,既是夜战,也能克服上述之弊端,而实际上,却搞得一塌糊涂。步兵都打起来了,飞机才姗姗来迟,找不准扔炸弹的地方,便随便往人群里一扔,也不管是自己人还是解放军,便溜之大吉了,反而造成自身之伤亡。另外,主攻部队的前锋,已经楔入到解放军阵地的前沿,而后续部队却跟不上来,不要说扩大战果了,连攻上去的部队也撤不下来了,徒增伤亡。

第五,独立第95师的波浪式攻击问题,确实很吓人,林总说他们是“精神战”,而这种“精神战”却真的用错了对象,也用错了时间。要知道对面的可是老八路,这招式是人家不知道用过多少回了。而且,此时的解放军火力应对这样的波浪式冲击,那可是绰绰有余的,更何况是大白天,在射界开阔的战场上,那还不成了活靶子?

战术,就是这样几个战术,恐怕是拿不出手来的,因而,国民党军的失败,也就在所难免了。 #俗人读史#



相关资讯